说到预防肾衰竭或尿毒症,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降低肌酐。只要肌酐水平得到控制,不就不会发生尿毒症吗?
的确,肌酐是反映血液内毒素水平的标志物之一,但是低肌酐并不一定等同于没有尿毒症。
而且血液中不仅有肌酐等毒素,只是控制了肌酐而没有改善其他方面,同样不利于肾功能的长期稳定。
而且对于有些比肌酐高更早出现的症状,对肾功能的影响同样具有很大,也必须要趁早进行防治。
要降低尿毒症的风险,除了中期加强血液内毒素代谢外,还要严格按照“三步走”战略。
第二步:再稳住肾内压、肾小球肾小管的安全
如果经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,持续稳定在肾脏疾病的1、2期,也就是达到“一步到位”的效果。蛋白尿稳定,无严重水肿,血浆蛋白质恢复正常,可以宣布暂时安全,但仍需定期复查,有些药物应坚持使用。
但如果你的病情控制后仍然不稳定,且开始出现肌酐升高、血压升高、恶心乏力加重、抗凝差、频繁感染等等情况,是肾功能恶化的预兆。需要重新调整方案。
肌酐刚刚升高这个阶段,130-440之间,很多人没抓住机会控制住,进而不断发展影响到了肾衰竭非常可惜。千万别等到肌酐2、300百了才重视,肌酐超过130就需要我们开始进行重视肾脏组织内部血液流通的情况,内压是否能够稳定,当然对于有些不同患者肌酐90、100也已经是肾功能不全了更要积极控制。
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延缓肾小球和肾小管纤维化的发展。一方面,通过中西医结合,全身血液循环的稳定,进而降低肾内压的稳定性,同时,从服用一些必要的中药治疗,促进毒素的代谢,减缓肌酐的上升速度,大大降低尿毒症的风险。
第三步:抑制并发症对肾功能影响
有些患者发展到尿毒症有很多急性因素,即突发因素。并发症的突然就诊是威胁肾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肾功能损伤是全身局部损伤的表现,长期控制差也会累及到其他器官,因而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不容易控制,反而危害性大。比如频繁的感染,代谢性酸中毒、严重贫血、出血、栓塞、甲亢、心衰等等。所以在保护肾功能的同时其他的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也需要提防。防范尿毒症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先下手一步。
肾病患者早期到肾衰竭的过程很漫长,只要我们抓住发展时机就有扭转的机会,相信自己就行!
河南誉美肾病医院提醒: 患者到医院后发现症状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,以便更好地治疗疾病,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,使自己更好地控制疾病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